2020年3月10日 星期二
三級跳
早在公元前200年左右的一場運動會上,就出現了一場以單腳跳而又要起跳三次的跳遠比賽。在瑞士首都蘇黎世中,三級跳遠曾在1465年以及1472年舉行過,並向優勝者頒發獎品。在當時,並沒有一定的比賽規則。 直到了18世紀,三級跳遠於愛爾蘭得到了發展,在19世紀末時,正式的三級跳遠出現,這套規則與當代三級跳遠的規則幾乎一樣,男子三級跳遠於1896年被列入奧運會的田徑項目之一,而女子三級跳項目發展較為緩慢,直到1996年才正式列爲奧運項目之一。
參考連結:資料 圖片
撐竿跳
撐杆跳高,也叫做撐竿跳高,是一項田徑項目,由一個人用一根細長而靈活的杆子(在今天通常是由玻璃纖維或碳纖維製成的)幫助他跳過一定的高度。該項運動歷史長久,在古代希臘,人類就利用長矛、木棍等長形物以撐過河流等障礙物。古克里特人和凱爾特人都有撐杆跳比賽的活動。而據記錄,在554年的愛爾蘭也出現撐越過河的遊戲。18世紀,撐竿跳高由於能鍛練身體,在德國曾流行一時,後來漸漸廣泛,普及到全世界。1896年,男子撐杆跳成為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,2000年女子撐杆跳亦成為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。 撐杆跳與跳高、跳遠和三級跳一起,被列為田徑四大跳遠項目之一。這提高了田徑運動賽事的門檻,因為即使有一定的基礎,它仍然需要大量的專業培訓才能參加。許多優秀的撐杆跳運動員都有體操方面的背景,包括世界紀錄保持者葉蓮娜·伊辛巴耶娃(Yelena Isinbayeva)和布瑞恩·斯騰伯格(Brian Sternberg),人們發現,跑動的速度可能是取勝最主要的因素。
參考資料:圖片 資料
跳高
起源於古代人類在生活和勞動中越過垂直障礙的活動。 現代跳高始於歐洲。18世紀末蘇格蘭已有跳高比賽,19世紀60年代開始流行於歐美國家。1827年9月26日在英國聖羅蘭·博德爾俱樂部舉行的首屆職業田徑比賽中,威爾遜(Adam Wilson)屈膝團身跳越1.575公尺,這是第一個有記載的世界跳高成績。 跳高有跨越式、剪式、俯臥式、背越式等過桿技術,現絕大多數運動員都採用背越式。跳高橫桿可用玻璃纖維、金屬或其他適宜材料製成,長3.98~4.02米,最大重量2公斤。比賽時,運動員必須用單腳起跳,可以在規定的任一起跳高度上試跳,但相同高度只有3次試跳機會。男、女跳高分別於1896年、1928年被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。[1] 現今採用的背越式跳高技術由美國運動員 迪克·福斯貝里 (Dick Fosbury)發明,這種技術也被以他的名字命名為「福斯貝里跳」,目前被幾乎所有的頂尖跳高運動員採用。他後來曾擔任世界奧運協會主席。[2][3] 2015年已故知名瑞典唱片騎師艾維奇(Avicii)特別製作一首歌「Broken Arrows」紀念他。
參考資料:圖片 資料
鏈球
田徑運動中投擲項目之一,鏈球運動使用的投擲器械,球體用鐵或銅製成,上面安有鏈子和把手。運動員兩手握著鏈球的把手,人和球同時旋轉,最後加力使球脫手而出。投擲鏈球須在直徑2.135米圓圈內進行。運動員雙手握住柄環,站在投擲圈後緣,經過預擺和3~4圈連續加速旋轉及最後用力,將鏈球擲出。球落在規定的落地區內,成績方為有效。比賽的規則要求與鉛球基本相同。鏈球運動屬於是一種可增長力量型運動,要求運動員有高協調性和在高速度的旋轉中維持身體平衡的能力。 田徑運動中投擲項目之一,鏈球運動使用的投擲器械,球體用鐵或銅製成,上面安有鏈子和把手。運動員兩手握著鏈球的把手,人和球同時旋轉,最後加力使球脫手而出。投擲鏈球須在直徑2.135米圓圈內進行。運動員雙手握住柄環,站在投擲圈後緣,經過預擺和3~4圈連續加速旋轉及最後用力,將鏈球擲出。球落在規定的落地區內,成績方為有效。比賽的規則要求與鉛球基本相同。鏈球運動屬於是一種可增長力量型運動,要求運動員有高協調性和在高速度的旋轉中維持身體平衡的能力。
參考資料;原文網址
鐵餅
鐵餅比賽是一項古老的運動,起源於公元前12世紀—公元前8世紀的希臘人投擲石片的運動,在為田徑比賽中投擲類項目比賽之一。從1896年開始,男子鐵餅一直是奧運會的比賽項目之一,1928年女子鐵餅也進入了奧運會的比賽。 鐵餅為圓盤形,中間厚,四周薄,多以金屬和木料製成,男子鐵餅重約2.005—2.025公斤,直徑21.8—22.1厘米;女子鐵餅重約1.005—1.025公斤,直徑18—18.2厘米。 鐵餅比賽中,運動員用單手投擲。 現 近代第一屆奧運會於一八九六年在希臘雅典舉行,美國人甘瑞特(Robert Garret)獲得冠軍,成績為29.15公尺。 目前的世界紀錄為74.08米
資料來源:圖片 資料
鉛球
現代鉛球在當初成為田徑體育運動後,最早期是採用原地推鉛球的技術,後來經過時間的演變,逐漸出現了林林總總的方法,如側向前、側向滑步推。直至20世紀50年代左右,美國推鉛球運動員創立了背向滑步推的新技術。目前許多國家頂尖男子鉛球選手已改用旋轉式技術,女子鉛球仍以採用滑步式居多。 運動員在推鉛球之時需要在直徑2.135米的圓形區內,以單手把球從肩上推出,鉛球必定要落在落地區中角度線以內方為有效。 在鉛球上,它以鐵以及鉛製造,在常規的比賽中,男子鉛球重7.26千克,直徑11至13厘米,女子鉛球直徑9.5至11厘米,重量是為四千克。 在量度上,鉛球需以地痕之最端拉向推擲圈之圓心,以推擲圈內緣至鉛球著地痕跡近緣之距離為成績,距離之計算需以0.01米為最小單位,不足0.01米並不計算在內。
參考來源:圖片 資料
400跨
400公尺跨欄是田徑中的徑賽項目的一種。400公尺欄由跑道上的10個跨欄組成,運動員要分別跨過這10個欄並首先衝過終點才算獲勝。現時奧林匹克運動會田徑項目中,400公尺跨欄為競賽項目之一。 男子400公尺跨欄的欄高為914公釐(若以英制方式計算為3英尺)。女子400公尺跨欄的欄高為762公釐(若以英制方式計算為2英尺6英吋/2.5英尺)。比賽時,運動員必須跨越10個欄架,根據國際田徑聯合會的規則,400公尺跨欄的10個欄架在跑道上的設置方式為:首個欄架與起點距離為45公尺,欄架與欄架距離為35公尺,最後一個欄架與終點距離為40公尺。 除故意用手推或用腳踢倒欄架外,身體其它部位碰倒欄架不算犯規。
參考資料:圖片 資料
3000障
3000米障礙賽是一個田徑競賽項目,起源於19世紀的英國。當初是野外進行的,以樹枝、河溝等作為主要障礙,19世紀中葉變更到跑道上舉行。 障礙物包括水池和障礙架,運動員可跨越障礙架,也可踏上障礙架再跳下,或用手撐越。
800m
800公尺賽跑是一種常見的徑賽,為中長跑項目中賽程最短的徑賽項目。也一直是奧運會的比賽項目之一。八百公尺比賽通常跑兩圈(一圈為四百公尺)。但在室內比賽賽道通常是一個200公尺跑道,因此需要跑四圈。跑者們進行八百公尺及其他距離較長賽事時,採取的策略不是速度就是耐力。換句話說,有些厲害的八百公尺跑者也是四百公尺的專家,但其他八百公尺的跑者卻以耐力取勝,衝不太出速度。也就是說,八百公尺是非常特殊的徑賽項目,它是最難訓練的比賽,也是最嚴苛的訓練項目之一。八百公尺跑者也可以稱作是具有無氧速耐力的運動員。八百公尺的比賽同時需要極佳的有氧與無氧引擎,要選擇一種較佳的訓練法來符合每位個別跑者的需求,並不容易。想要成為一位優秀的八百公尺跑者,絕對要在訓練計畫中加入阻力訓練。前世界紀錄締造者Jim Ryun早在剛開始訓練時,就在教練Bob Timmons協助下做了許多重量訓練。近年來,八百公尺跑者也開始在計畫中加入耐力訓練,這種情況愈來愈普遍,因為科學界證實了有氧能力在八百公尺比賽中的貢獻,比之前認為的還要重要多了。
參考資料:圖片 資料
10000m
10000公尺賽跑,是一種常見的徑賽長跑項目,它是奧運會和世界田徑錦標賽的徑賽項目之一,也常見於錦標賽級別的賽事,但由於其時間長度,較少出現於田徑運動會。為了與路跑中十公里路跑相區別,其長度單位一般用公尺而不是公里。雖然五公里跟十公里路跑賽差很多,但兩種比賽的訓練方式卻很相似。五公里和十公里的能量系統主要都還在有氧區間,五公里賽的強度約在最大攝氧量的95%到98%,十公里賽則落在90%到94%。可以肯定的是,長時間維持如此高的比賽強度,心志的力量對於這類比賽就相當重要。以往的跑者在參加五公里或十公里的比賽前,都已經歷過許多短距離的比賽,因此他們在決定跑長距離的路跑賽之前大都已經訓練一段時間了。但最近幾年開始有些改變,許多人的第一場正式比賽會直接報名五公里、十公里或甚至馬拉松。當你正在為某場比賽訓練時,初期應該先進行幾週相對輕鬆的低強度訓練,之後才接受專項的特殊訓練。尤其對入門跑者來說,初期的基礎訓練可以結合快走和慢跑 自1912年開始成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。
參考資料:圖片 資料
5000m
5000公尺賽跑,也稱五公里賽跑,是一個較為流行的田徑比賽項目,也是奧運會和世界田徑錦標賽的比賽項目之一。通常在戶外進行,但有時在室內也可舉辦。二者均在官方統計之列。雖然五公里跟十公里路跑賽差很多,但兩種比賽的訓練方式卻很相似。五公里和十公里的能量系統主要都還在有氧區間,五公里賽的強度約在最大攝氧量的95%到98%,十公里賽則落在90%到94%。可以肯定的是,長時間維持如此高的比賽強度,心志的力量對於這類比賽就相當重要。以往的跑者在參加五公里或十公里的比賽前,都已經歷過許多短距離的比賽,因此他們在決定跑長距離的路跑賽之前大都已經訓練一段時間了。但最近幾年開始有些改變,許多人的第一場正式比賽會直接報名五公里、十公里或甚至馬拉松。當你正在為某場比賽訓練時,初期應該先進行幾週相對輕鬆的低強度訓練,之後才接受專項的特殊訓練。尤其對入門跑者來說,初期的基礎訓練可以結合快走和慢跑。
參考資料:圖片 資料
2020年3月3日 星期二
訂閱:
文章 (Atom)